简答题:
26.(简答)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本题6分)答案: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27.简述认识主体的含义、性质特点:
(1)含义
认识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特点
①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②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是认识主体突出的特点。
28.(简答)商品二重性因素(本题6分)答案: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 用价 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 值:
(1)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两种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它们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有价值。
两者关系:
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29.(简答)二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本题6分)答案: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日益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点。
30.(简答)认识主体的含义,性质特点。(本题6分)答案:
(1)认识主体的含义: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性质和特点 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性。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认识主体的社
31.(简答)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何意义?(本题10分)答案:
基本内容
(1)事物的发展过程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2)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现实意义
(1)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道路是曲折的,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32.(简答)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本题10分)答案: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①统一性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
②多样性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A.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有各自的特点;
B.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C.由较低社会形态向较高转变时,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D.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有些国家和民族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33.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
①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②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A.固定资本占的比重越大,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慢;流动资本占的比重越大,周转速度越XL1D快;
考极
B.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变化,(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34.简述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因素,如何认识其历史作用?
(1)坚持按劳分配的因素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2)作用: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的。
其他科目的答案将陆续发布,请关注小程序自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