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答案!

时间:2024-10-27 15:59:57 | 作者:
阅读量:2727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名词解释:
1、《战国策》: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 240年。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1、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定为现名。

2、汉乐府:“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西汉时期掌管民乐的乐府衙署至迟不晚于武帝时设置。乐府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创作、负责演唱等职责。它所演唱的乐府诗歌,包括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汉乐府中贵族、文人的诗歌,多是歌功颂德之作,风格典雅古奥而缺乏生气,文学价值不高。汉乐府的精华是民歌,它们大多保存在相和歌辞里。

3、“初唐四杰”:指初唐四位诗人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题材宽广,感情壮大,形式多有创新。

4、《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由后蜀赵崇祚编成,共 10 卷。选录了 18 位“诗客曲子词”4、500首。《花间集》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步确立,奠定了“词为艳科”的基础。
押中位置:笔果题库考前押密,一、96 题。二、24 题

简答:
1、《诗经》抒情与写实统一的特点。
答:首先,抒情诗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其次,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2、简述《史记》的编撰体例。
答:司马迁著述的《史记》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表,依年月摘记大事;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3、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答: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山居秋暝》写秋山雨后晚景,清新明爽,闲静恬美。《辋川集》是晚年写的一组小诗,全是【五绝】,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辛夷坞》是第 18 首,体现空、静之美。

4、《世说新语》的艺术特点。
答: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词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而又富于哲理性,而且往往用一言一行即表现人物的肖像和精神面貌。

论述:
1、《庄子》的文学成就。
答:(1)异彩纷呈的故事。《庄子》以寓言说理,讲述了众多的精彩故事。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等。《庄子》用众多的寓言故事说明道理,使说理足具形象性和趣味性。(2)奇幻谲诡的想象。《庄子》的想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如《逍遥游》写鲲、鹏南迁,鲲可以自由变幻体貌,由鸟而鱼;鲲、鹏体形之巨大不可拟想;它的飞行,惊天动地,气势恢弘。这样的想象堪称奇丽、夸张而壮观。
(3)空灵飘忽的文风。《庄子》全篇由一个个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不受常情常理的拘限的寓言故事连缀而成,故事之间往往是跳跃式的承接,这就造成它结构、行文的空灵飘逸。如《秋水》连续写了七则寓言故事,七则寓言联翩而出,移步换形,犹如风行水上一样轻灵、自然、飘逸。
(4)谐趣和讥刺横生。《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对大鹏南迁行为的不理解、惠子与庄子关于大瓠的争辩,都趣味盎然。“鸱得腐鼠”讥刺惠施怕人与他争夺相位的俗态,而鸱碍腐鼠而啉鸩雏的喻象则谐谑有趣。
(5)精湛传神的文笔。《庄子》往往用很少笔墨,就写出了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庄子》中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一般都是以“写意”笔法出之。不过,《庄子》也很擅长细腻逼真的“工笔”。如《秋水》中写浅井之蛙的习性,把它的动、它的静,在水中、在泥里的各种情态,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1)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田园诗的内容: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写出它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2)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开千古平淡之宗”。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其五。陶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3)诗歌创作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还有“金刚怒目”式,如《咏荆轲》写得慷慨激昂,豪情进溢,表现了诗人豪迈诗风的一面。亦有磊落不平的悲愤之句、忍饥抱寒的愁苦之音。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

1.晚唐体
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作,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代表诗人林逋,时称“梅妻鹤子,以江湖散人之诗装点山林,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
2.“三言”
“三言”是冯梦龙编纂刊刻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本来通称“古今小说”,它们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3.“诗界革命”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思想,提出“诗界革命”的主张。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第一要新意境,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4.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由于是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杂以说白,表演长篇故事,因而称作“诸宫调”

简答:
1.西昆体诗歌艺术
西昆体以杨亿、钱惟演等人为代表,作诗讲究修辞,属对贴切,绮丽工稳。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

2.张岱小品文艺术
(1)善于把写景与写人、写风俗民情结合起来,读之犹如见晚明时期江南的生活画卷,新鲜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2)大都不是纯粹写景,而是将山水作为民俗风情的背景。

3.徐谓杂剧艺术
徐渭的杂剧都是他历经悲痛之后的抒情写愤之作,激荡着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狂放不羁的反抗意识,以惊世骇俗的个性而独树一帜。他多采用寓庄于谐的手法,在戏谑诙谐之中渗透着严肃的主题,达到了“嘻笑之骂怒于裂眦,长歌之哀甚于痛哭”的效果,开辟了讽刺杂剧发展的新天地。

4.《红楼梦》叙述艺术
(1)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塑造了上百个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人物,无不传神,各具光彩。善于写出人物的不同性格,更能将同一阶层或同一类人物,对比写照,写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将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从各个层面反复渲染,写出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典型化的艺术高度。(2)善于处理小说情节,往往能够把日常生活事件写得意味深长。(3)心理描写极为深入而细腻,尤其是写青年男女那种富于灵性的微妙变化。(4)注重环境描写,以烘托人物性格。(5)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从生活的整体出发,于平淡中见真奇。(6)带有浓重的诗化色彩。

论述:
1.苏轼词在宋代词史的地位与贡献
苏轼的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
扩大了词境,他以连为词,指出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重大贡献。(1)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苏轼认为词应向诗靠拢,特别是优秀的词应与诗没有差别。他认为词是“诗之裔”。苏轼“以诗为词”以诗的品格改造了传统本色的词体,以诗的精神提高了词的品位。苏轼词突出地表现了自我的胸襟和怀抱,他以自我之口吻,抒自我之情,在词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个性。苏轼的词记录了他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其词与其诗一样,呈现出士大夫的气质性格。
(2)苏词对题材的拓展
苏词把士大夫文人较为宽广的生活内容带到了词中,诗中通常表现的题材,如咏史怀古、悼亡怀人、登临送别、田园风光、说理谈禅、爱国热情等,无不涉入笔端。东坡词对题材的拓展是他以诗为词的一个方面。
(3)苏词豪放旷达的风格
苏轼词打破了花间词派以来为应歌合乐而形成的独重女音、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定式,而代之以表现抒发士大夫情志的创作心理,风格上也打破了专以婉丽柔媚为美之局限,转变为多样化的审美风格。苏轼的词气象宏大,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
2.《水浒传》艺术成就
(1)它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塑造了许多翃栩如生、神态各异的草莽英雄形象,因而被视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小说描写人物的特点,一是把人物置于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之中。二是在塑造人物时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为表现其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而适当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使人物富有传奇色彩。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槽五连贯、环环相扣。(3)《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风格,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语 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其它科目的答案将陆续发布,请关注小程序自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