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自考《大学语文》知识点汇总!

时间:2025-09-27 16:37:42 | 作者:
阅读量:5385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大学语文的知识点汇总,一起来看看吧!

一、 基础知识部分

(选择题、填空题、词语解释题)
这部分考查的是硬核积累,需要反复记忆

1. 作家作品知识

核心: 作者姓名、时代(朝代)、文学流派、代表作、作品集名称。

重点作家:

古代: 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蒲松龄等。

现当代: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朱自清、徐志摩、钱钟书、余光中、余秋雨等。

记忆技巧: 制作作家卡片,将作家、时代、代表作(课文篇目)对应起来记忆。

2. 文言文知识

文言实词: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妻子”、“地方”)、一词多义(如“兵”、“道”、“之”)、通假字(如“说”通“悦”)。

文言虚词: 重点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如:之、其、而、于、以、为、则、乎、者、也。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者…也”等。

被动句: “为…所…”、“见…于…”等。

倒装句: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

省略句: 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

3. 文体知识

了解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应用文的基本特点和要素

掌握古代文体,如:论、说、赋、序、跋、书、奏议等。

4. 诗词曲赋知识

了解诗(古体诗、近体诗)、词(词牌、豪放派/婉约派)、曲(散曲、剧曲)、赋的文体特征。

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术语,如:意象、意境、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表现手法(比兴、象征、用典、衬托)等。

二、 阅读理解部分(简析题)
这部分考查对指定课文(或课外选段)的
理解和分析能力

1. 议论文阅读

核心要素:

论点: 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分清总论点和分论点)

论据: 使用了哪些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如历史事件、名人名言、统计数据等)

论证方法: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演绎论证、归纳论证)

答题思路: 定位段落 → 概括段意 → 分析论证结构 → 指出论证方法的作用。

2. 记叙文阅读

核心要素:

叙述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气氛、衬托心理、推动情节等)。

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象征、白描等。

答题思路: 梳理情节 → 分析人物形象 → 理解环境作用 → 概括中心思想。

3. 诗词曲赋阅读

核心要素:

内容理解: 概括诗词所描绘的景物、事件、抒发的情感。

意象与意境: 找出核心意象,分析其共同营造的意境(如雄浑壮阔、孤寂凄清)。

艺术特色: 分析语言风格(如含蓄、豪放、清新)、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答题思路: 翻译诗句(文言诗词)→ 抓意象/关键词 → 悟情感/主旨 → 赏技巧/语言。

三、 作文部分
作文是分值最高的部分

1. 命题形式

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给出一段文字或漫画,自拟题目)

2. 写作步骤

审题立意(最关键的一步): 仔细阅读题目或材料,明确写作范围和要求,确定一个鲜明、深刻、积极向上的中心论点。

谋篇布局:

结构: 采用经典的“总-分-总”结构。

开头: 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简洁有力。

主体: 设置2-3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用具体事例(论据)进行论证。段落之间要有过渡。

结尾: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呼应开头。

选材与论证:

论据要典型、新颖、充实: 多积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社会热点、自身经历等。

论证要严密: 确保论据能有力地支持论点,避免观点和材料脱节。

3. 注意事项

字数: 务必写够要求的字数(通常为800-1000字)。

卷面: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

标题: 如果是自拟题目,标题要准确、简洁、吸引人。

四、 备考策略与建议

以教材为本: 反复精读教材中的每一篇指定课文,尤其是课后提示和思考题,这些往往是考点所在。

构建知识体系: 将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零散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等方式串联起来,形成网络,便于记忆和提取。

真题为王: 多做历年真题(至少近5-6年)。通过真题了解题型、难度、高频考点,并对照答案学习答题规范和采分点。

分模块突破:

基础部分: 每天花固定时间背诵记忆。

阅读部分: 练习时不仅要看懂,更要动手写,训练用规范的语言组织答案。

作文部分: 考前至少练习写3-5篇完整作文,控制时间,保持手感。

关注课外: 适当阅读一些高质量的时评、散文,积累作文素材,提升语感。

最后,祝大家10月自考顺利,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