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外国文学史》答案已出!

时间:2025-04-12 14:49:39 | 作者:
阅读量:2189

25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00037《美学》

简答:
1.简述艺术美的特征。
答: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无论艺术创造还是艺术鉴赏。都是审美活动的不同方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但是只有我们在进行创造和欣赏时,艺术品才作为审美对象对我们呈现为美的。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变的美的现象。


2.简述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

答:(1)我们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健康良好的趣味总是与对象的属性较为一致。
(2)审美趣味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这是因为,审美理想作为主体最高的审美追求,乃是主体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要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除了尽可能多地进行审美活动,积累起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提高自己的审美理想。主体只有通过艰苦的人生实践切实地改进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最终提高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3.简述劳动说。

劳动说在20世纪我国美学和文艺学领域曾一度占据优势地位。劳动说理论的主旨就是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普列汉诺夫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作了更加深入、系统的阐发。他的看法:“劳动先于艺术”,“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②从人的心理本性上说,他潜在地包含着某种审美的要求,但是,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这种潜在性转化为现实性。③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

4.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区别。
答: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创造性想不是为了再现原有的思维表象,而是要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等神话形象是艺术家创造性想象的产物。


5.西方审美经验理论发展历程。

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这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8世纪中叶以前为第一阶段,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夏夫兹博里荷加斯、哈奇生等人。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内在的感官"或"内在的眼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觉"。经验主义美学的第二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叶以后,其代表人物是休谟。休说的主要特点在于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从而把审美与认识活动区别开来。


6.美育的怡情养性。

答:美育是通过审美“怡情养性”,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一种调节,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人格的完善。①美育和德育相互区别、相辅相成。②美育的方式,是动于内,从内心、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的,这与德育带有强制性的外在影响不同。③审美对人的感化往往使人亲和,充满爱心,而道德规范则是一种严肃的要求。④美育又体现着以道制欲的原则。
论述题:悲剧作为审美形态的特征。

 

论述题:悲剧作为审美形态的特征。

答:(1)悲剧审美形态是否定性与肯定性的结合,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2)悲剧的审美冲突具有社会性,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具有超越性,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分析题:以李商隐《无题》分析艺术想象对艺术意象。

(1)艺术想象力唤醒和引发丰富形象、感受:从审美经验论可知,艺术想象力能打破时空限制,将各种形象和感受汇聚。李商隐创作《无题》时,艺术想象力被激活,他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等纷至沓来。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由暮春时节百花调零之景,诗人的艺术想象力使他将眼前景与内心的离别之苦、时光易逝之感相融合,引发丰富联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对春蚕吐丝、烛燃尽的想象,把相思之情具象化,营造出深情绵邈的意境。P182-183(2)艺术想象力将形象和感受融会和整合:艺术想象力不仅唤醒形象,更重要的是将其整合为有机整体以形成独特艺术意象。在《无题》诗中,李商隐把众多意象巧妙组合。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通过想象对方晨起照镜、夜晚吟诗的情景,将“云鬓改”“月光寒”等意象融合,传达出对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这些意象相互关联,共同构建出孤独、凄清又饱含深情的艺术意象。

 

25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00540《外国文学史》


33.荷马史诗(本题4分)答案:包括《伊利昂纪》(《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奥德赛》),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34.浪漫主义(本题4分)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最早出现在德国,后在英、法、俄、美等国流行,余波所及20世纪世界文学范畴。浪漫主义以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为主要特征。


35.多余人形象(本题4分)答案: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代表人物有罗亭、奥涅金、毕巧上流社会生活,但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林、奥勃洛摩夫。


36.《老人与海》(本题4分)答案: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从故事情节来看,作品的内容非常简单,主要人物是一个老人(圣地亚哥)和一个男孩(马诺林),但小说却用短短的篇幅讲述了老人出海打鱼的不平凡经历,意味隽永。


37.夏目漱石(本题4分)
答案: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以描写知识分子爱情为主的长篇小说《三四郎》《从此以后》《门》,合称“三部曲”。后三部曲《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和《心》。代表作长篇讽刺小说《我是猫》。


38.简述“三一律”的主要内容(本题6分)
答案:在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规则中,影响最大的是“三一律”“三一律”要求
一部剧本
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
小时。

39.简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本题6分)

答案:
(1)小说表达了强烈的追求自由的思想。
(2)作品反映了作者反对种族歧视的民主立场。
(3)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一些社会现实。
而库


40,简述东方近代文学的基本特征(本题6分)

答案: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一些国家文学社团林立、流派众(2)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多,变幻不定。
(3)作家数量剧增,作品数量很多,影响扩大,成果显著。
(4)近代东方文学在亚洲各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承前启后的意义。


41,分析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哈姆雷特形象(本题12分)

答案:
(1)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对世界和人生都曾抱有美好的看法。现实的重大变故使他的人文主义信念发生根本的动摇,因此造成行动上的延宕。他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2)作为理想破灭的人文主义者,他在复仇行为上的犹豫,显示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建势力之间力量的悬殊。他的延宕实际上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他对人性的深沉思考,也成为近代以来欧洲文学关于人的问题思索的一个开端


42.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本题12分)

答案:
(1)情节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度(2)塑造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3)主要艺术魅力是对人物行为的深刻心理分析

 

更多自考资讯请关注自考东培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