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答案!马克思自考答案已出

时间:2025-10-25 14:12:03 | 作者:
阅读量:5867

2025年10月考期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科学的理论(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
映。
(2)人民的理论(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3)实践的理论(实践性)。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发展的理论(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7.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参考答案: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对立性: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对于确定的对象,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歪曲反映,二者界限分明,不能混淆。比如,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是真理,若说“三角形内角和不等于180度”就是谬误。
(2)统一性: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的存在前提。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同时,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都是具体的,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反之,只要原来的条件和范围得到恢复,谬误回到原来的条件和范围之内,它又会变成真理。此外,错误是正确的先导,人们在失败中善于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总结教训,就能使谬误转化为真理。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

28.简述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实现资本顺利循环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参考答案:产业资本运动中,实现资本顺利循环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以及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以下是具体解释:
 空间上的并存性:全部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生产资本形态上,流通进程就会中断;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形态上,生产过程就会中断。无论流通过程还是生产过程的中断,都会造成资本运动过程的中断,而运动一停止,也就停止了价值的增值。
时间上的继起性:分别处在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必须相继进行转化,依次从一个阶段转向下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向下一种职能形式,经过循环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连续不断地运动。即货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再转化为商品资本,最后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上;生产资本要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最后又回到生产资本形式上;商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资本,最后又回到商品资本形式上来。
资本在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产业资本才能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

29.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主要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含义:是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
(2)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30.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如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从而为正确展望未来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揭示其弊端及根源,发现资本主义矛盾运动中孕育的新社会因素,以此预见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他们强调不是从抽象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他们认为在新社会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详细设计未来蓝图会陷入纯粹的幻想,未来社会的具体问题应由未来的人们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31.试述予盾的普遍性,予盾的特殊性的含义以及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意义。

答:

(1)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胜利,同时又用中国经验和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2.什么是社会意识?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相独立性的含义及表现。

答:(1)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2)含义: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有的发展形和发展规律。

表现: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3.试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答:(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更多有关学历相关资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老师